關于優化“萬企興萬村”行動的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
2023-11-27 14:43
“萬企興萬村”行動實施一年多來,劍河縣堅持以“萬企興萬村,村企雙共榮”的發展模式開展工作,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為了解其實施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為下一步工作提供有益參考,我就此項行動進行了走訪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萬企興萬村”行動實施一年多來,劍河縣堅持以“萬企興萬村,村企雙共榮”的發展模式開展工作,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做出了積極貢獻。為了解其實施成果和存在的不足,為下一步工作提供有益參考,我就此項行動進行了走訪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萬企興萬村”工作基本情況
“萬企興萬村”行動是“萬企幫萬村”行動的“升級”版,以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要目標,以民營企業為幫扶主體,以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脫貧村、集體經濟薄弱村、規模較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所在村(社區)為重點,以產業投資、就業扶持、消費幫扶、公益捐贈等多種方式參與,于2021年底全面啟動,全縣有20家企業、商(協)會參與幫扶行動,結對幫扶20個行政村,2022年下半年新增幫扶企業4家,目前全縣“萬企興萬村”行動幫扶企業為24家。截至目前,24家幫扶企業、商(協)會以自己的特長優勢,實施精準幫扶,其中就業幫扶700余人,公益捐贈幫扶共計60余萬元,產業幫扶種植中草藥170畝,幫助貧困群眾打通“黔貨出山”,銷售蕨菜、竹筍、辣椒等30多個農特產品。
“萬企興萬村”圍繞劍河縣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產業發展模式,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部分民營企業吸納勞動力就業、降低成本等參與脫貧攻堅,部分企業以通過采購、銷售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實現助農增收,部分企業以醫療救助、生活救助為群眾解決困難等,“萬企興萬村”行動實施以來不斷探索符合我縣實際的鄉村振興新模式,通過思想引領、示范帶動、狠抓落實,強化產業振興,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果。貴州尚億藤業工藝有限公司、劍河縣仁慈制衣有限公司、劍河泰達科技有限公司、貴州榕庭紡織品織造有限公司、劍河鵬祥鞋業有限公司、劍河縣三合盛鞋業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已吸納200余名搬遷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引導工業園區會員企業解決群眾就業500余人,幫助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真正以“輸血”“造血”相結合的方式參與脫貧攻堅。貴州雷阿哥生態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采取土地租賃模式在仰阿莎街道川洞村種植40畝桑葚和革東鎮光條村種植130畝的板藍根、藍靛,帶動200余戶貧困群眾增加收入,真正以產業為主導,以項目為抓手,帶動村級發展。
二、調研發現的問題
“萬企興萬村”行動實施以來,企業、商(協)積極響應號召,捐資出力發展產業、解決就業,推動產業振興,鄉村振興,一對一幫扶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農民的收入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農村集體經濟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了一股強勁的力量。但也發現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村企之間幫扶成效不明顯,部分企業以捐錢捐物為主要幫扶形式,沒有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缺乏“造血”功能;二是部分企業鑒于自身經濟實力有限,又忙于自身的經營管理,幫扶的積極性不高;三是企業在實施產業幫扶過程中受到人才、土地、金融、基礎設施等共性問題制約,導致部分村產業發展定位不準,方向不明;四是各相關部門配套的涉農政策缺乏引導性、及時性和連續性,激勵措施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萬企興萬村”行動工作建議
民營企業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繼續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是推動“萬企興萬村”行動有效實施的基礎,在民營企業的帶動下,提升農民內生動力和拓寬農戶經濟發展路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以產業發展為主線,產業助農增收為目標,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一)完善制度,提高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
黨委政府充分發揮引導、扶持的資源優勢,讓民營企業在發展上有信心,在幫扶上有力量。一是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在企業經營方面提供稅收、融資、土地、法律服務、項目申報等優惠政策,且各項優惠政策要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具指導性、及時性和持續性。重視企業家的個人發展,在榮譽表彰,非公經濟人士政治安排等方面給予一定傾斜,增加企業家的政治榮譽感、使命感和責任感。二是鼓勵宣傳和消費本地企業產品。在24家參與幫扶的企業中,主要以特色農產品為主,這些涉農企業不管是在帶動就業或帶動農戶增收方面作用明顯,但同時這些企業的經營模式是以生產和加工為主,產品保質期短,利潤低、抗風險能力差,特別是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導致產品滯銷明顯,企業處境艱難,政府有關部門應設法出臺相關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在宣傳力度,銷售渠道等方面給予支持,暢通“黔貨出山”,同時倡導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及有需求的本地人民群眾優先購買、使用、消費本地產品,擴大內需,形成劍河人劍河產品的良好共識。
(二)因地制宜規劃產業,實現村企共建共享共贏
鄉村要想推動產業發展,就必須充分把握利用本地所擁有的資源稟賦,在自然資源、交通區位、人才基礎、傳統文化等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規劃產業,準確定位。一是產業發展規劃。企業在實施產業幫扶方面,要根據環境、資源、生產、氣候、需求進行深入分析,要從用地規劃、基礎設施、金融、技術等方面精準發力,宜糧則糧、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讓民營企業和鄉村發展做到互融互促、互利共贏。二是村企共建交流合作平臺,對接項目發展。建立村企聯動機制,以定期會商、研判、推動產業發展開展深入的溝通交流,形成村企利益聯結機制和共建共贏格局,使企業的投資方向和村居的發展愿望緊密結合、無縫對接,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同時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
(三)強化服務,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各職能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積極對接,精準服務,持續完善問題協調機制,在人才引進、土地管理、融資、社會治理、農村水電路網氣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同步發展,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大人才儲備。實施“人才回歸”工程,讓“家鄉人”服務本地,鼓勵支持吸引廣大青年,特別是吸引在外各類人才,充分發揮在外人士的社會資源和優勢,以總部回遷、項目回移、資金回流、技術回鄉、信息回饋、智力回哺等方式,到家鄉創業就業,為推動家鄉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同時要高度重視本土人才的培育,特別是對高校畢業生、外出務工人員持續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積極培養技能型人才,同時多渠道發布企業用工信息,充分做好企業與人才有效對接工作,持續推進和諧勞動關系,確保企業穩定和諧發展。二是落實發展用地。目前大批農村青年進城務工加上易地扶貧搬遷后,有大量的土地閑置,房屋閑置等,充分做好土地流轉和房屋資源有效利用工作,為企業發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供基礎的物質保障。三是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振興,對參與鄉村振興的經營主體實施金融支持政策,突出精準性、針對性,有助于更好緩解行業壓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促進消費、帶動就業。